核心提示:軀體化癥狀——通俗來說,就是一些有心理、情緒、精神障礙的患者,表現得最突出的,并不是情緒上的異常,而是軀體上的各種表現。而以軀體化癥狀為主,是國內相關患者的一大特點。
如今人們越來越關注心理健康,可臨床依舊有許多存在心理情緒障礙的患者,沒有能夠得到及時的確診和治療。
軀體化癥狀——通俗來說,就是一些有心理、情緒、精神障礙的患者,表現得最突出的,并不是情緒上的異常,而是軀體上的各種表現。而以軀體化癥狀為主,是國內相關患者的一大特點。
南京鼓樓醫(yī)院心理門診專家楊海龍、曹秋云等人,針對綜合醫(yī)院心理門診就診患者的軀體化癥狀進行了一個盤點,給你揭破這些“心病”的偽裝大全。
疼了十多年,都是焦慮害的
在談到自己的調查結果之前,鼓樓醫(yī)院心理門診的楊海龍醫(yī)生,先給記者說了個他親見的患者經歷。
這個患者,楊醫(yī)生稱呼她為小艾,是個20歲的女大學生,就讀于天津的一流大學。來鼓樓醫(yī)院就醫(yī)的時候,小艾已經休學了,原因是腿部骨頭痛。在小艾自己的描述里,她從懂事起就開始腿痛,最早可以追溯到6歲的時候,此后一直反反復復。
就在這時,小艾的媽媽突然插了一句話,“這個孩子啊,每次我們回家腿就痛得好點。”
這引起了楊醫(yī)生的注意。他了解到,原來這個孩子6-7歲時,父母一直在外地工作,經常好幾個星期才能回來看女兒一次,而小艾其實就是一個因為父母不在身邊,引發(fā)分離性焦慮的患者。
“她感到焦慮時,引起了軀體的不適,也就是腿痛;如果父母來探望她,焦慮就會得到緩解,腿痛自然也就會輕些。況且孩子的潛意識里會覺得,我都如此不舒服了,你們還不來多陪陪我;而孩子腿痛的時候,父母也會對孩子更加關注,這就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要。于是,她的腿痛就此落了根。”楊海龍告訴記者。
隨著小艾長大,雖然理性上她能接受和父母的分離,但她的焦慮并沒有減少,特別當孤身在外求學、又遇見了一些挫折的時候,她的腿痛自然也就變本加厲。
“這算是很典型的一個心理障礙引發(fā)軀體化癥狀的患者。在我們綜合醫(yī)院的心理門診,這非常常見。”楊海龍告訴記者,“和??漆t(yī)院不同,會主動去??漆t(yī)院心理科就診的患者,多數都對自我的心理情緒狀態(tài)有一定的認知;而在綜合醫(yī)院,更多的患者都是因為軀體不適前來就醫(yī)的,只有在輾轉多個科室都無法找到器質性病變后,他們才會選擇來心理科咨詢。因此在綜合醫(yī)院的心理門診,軀體化癥狀的患者更多,表現也更為多樣。”
不僅如此,還有專家提出,在中國的心理情緒障礙患者中,主要表現為軀體化癥狀的患者占很大比例。“這和中國人群的恥病感可能有一定關系。即使已經承認并關注心理上的種種問題,但如果自己出現了一些障礙,仍會覺得這是一件羞恥的事。人們更愿意因為軀體不適去就醫(yī),而不會因為單純的心境惡劣、情緒低落去就醫(yī),這也是導致以軀體化癥狀為主的患者多見的一個原因。”
頭痛or心痛?看文化差異
軀體化癥狀在臨床如此常見,楊海龍醫(yī)生就和曹秋云、趙鵬、沈迪文幾位專家一起,對綜合醫(yī)院心理門診患者的軀體化癥狀進行了一個盤點,揭了這些愛偽裝的“心病”的老底。
他收集了從2008年9月到2009年9月期間,該院門診接診的那些以軀體不適為主訴的患者病例,對于這些患者的軀體化表現進行了分類。結果發(fā)現,在有點“心病”的人群中,睡眠障礙是軀體化癥狀的頭號表現,占了患者總數的80.9%;其次就是頭部不適和心肺癥狀,那些有頭暈、頭痛等頭部不適的患者占了總數的50.6%,而有胸悶、胸痛、心悸、呼吸不暢感覺的患者占總數的41.5%。
除此以外,胃腸道癥狀(胃痛、腹痛、惡心、嘔吐、食欲不振等)、不明疼痛(頸痛、背痛、肌肉酸痛等)、麻木癥狀(口周麻木、四肢麻木、面部麻木等)、體重下降等也都是常見的軀體化癥狀,另外有38%的患者則表現為單純的乏力、容易疲勞;甚至有些患者會表現為“沒性趣”、“生殖器周圍不適”,引發(fā)更多的誤解和擔憂。
有趣的是,這些不同的軀體化癥狀,還可能和不同的受教育程度、文化差異有一定的關系。“比如我們就發(fā)現,在國外患者的軀體化癥狀更多表現為‘背痛’;但在國內,更多的人卻是‘頭痛’。這就可能和不同人群接受的不同文化信息有關。”楊海龍解釋道,“比如在國外一些作品描述中,這種情況經常被描寫為‘感覺肩背部很僵硬’,而我們喜歡形容為‘頭痛’,這就給了人們不同的印象。在遭遇不快的經歷和情緒時,就可能表現為不同的癥狀。此外,每個人對健康的了解程度不同、關注點不同,都可能會影響到軀體化癥狀的表現。”
“這類患者最大的問題就是,常常在各個科室間輾轉,耗費了大量的時間、精力和金錢,但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療。特別是調查顯示,其中有41.5%的患者最后會被診斷為抑郁癥。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,部分患者還可能因此釀成悲劇。”楊海龍介紹,“當然,如果出現軀體不適肯定要首先對身體本身進行檢查,但如果在接受相關的檢查排除了器質性病變的可能性后,選擇去心理門診接受一個簡單的焦慮或者抑郁的量表調查,或許能夠有效幫助你找到病因的真正所在。”